莫忘來時路/4月15日-日據時期唯一中文報

1923年4月15日,

台中長期租車推薦

,台灣人創辦的一份標榜中文白話寫作的半月刊《台灣民報》(見圖左,

台中長期租車

,本報資料照片),

網路行銷專家

,問世於日本東京,

白木耳懷孕

,該雜誌可上溯至1920年7月誕生的月刊《台灣青年》(1922年4月更名為《台灣》)。負笈東京日本的台灣留學生,

台北短期週轉

,相繼成立漢日文兼容的《台灣青年》、《台灣》之後,

皮膚修護保養

,顧慮島內不熟悉日文的同胞需求,

高纖食物

,並且受到胡適〈文學改良芻議〉和陳獨秀〈文學革命論〉的衝擊,

沉香油

,亟思新創一種別緻的中文白話刊物,

妝前保濕精華液

,藉以跟台灣民眾清楚對話。新刊物的主要催生者為蔡惠如、黃呈聰、林呈祿、黃朝琴。《台灣》月刊在1923年3月號的漢文版頁出現一則預告,「……自4月1日起,欲發行一種半月刊,名叫『台灣民報』THE TAIWAN MINPAO,目的是要普遍,使男女老少均知。所以用平易的漢文,或是通俗的白話,介紹世界的事情,批評時事……與本誌並行,啟發台灣的文化,對我們的將來,實在大有可為呢!」據悉預告出自黃呈聰之手。拖延半個月,《台灣民報》遲至4月15日才創刊,同年10月15日改為旬刊。隔年6月《台灣》停業,日文版併入《台灣民報》。於是《台灣民報》又變成中日文兼容的雜誌了。1925年7月12日《台灣民報》再行擴張為每星期日發行的周刊。《台灣民報》早有遷回故鄉的強烈意願,屢敗屢試,終於在1927年8月1日獲准島內發行,直到1932年4月15日轉型日報《台灣新民報》為止。《台灣民報》廣受台灣民眾歡迎,1925年8月發行量即突破10000份,對比當時日人發行的三大日報,《台灣日日新報》(見圖右)19000份、《台南新報》15000份、《台灣新聞》9900份,《台灣民報》身為言論市場僅存的中文周刊,飽受官方審查刁難,竟還能夠表現亮麗成績,可謂驍勇善戰,獲譽日治時期「台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台灣自由民主之先驅載體」。合理推論,《台灣民報》的名稱,靈感可能來自中國同盟會1905年11月起於東京發行的機關刊物《民報》。儘管兩者貌似神異,但顯然今人容易搞混。四年前「建國一百年‧閱讀蔣渭水」巡迴展,主辦單位竟在其官網「蔣渭水與台灣民報」,誤將《民報》第二號的書影認作《台灣民報》封面,也就見怪不怪了。,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