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災難性的災難報導

原來,

弱電系統

,有人統計出全稿585個字中關於各級領導的部分就占了258個字,

影印輸出

,不僅官員們的職務和姓名一一羅列,

設計師椅

,而且「高度重視」、「做出批示」、「緊急部署」等官樣詞彙也無一遺漏。然而,

台南打掃

,輿論最關心的犧牲、失聯和受傷的消防員的情況卻被一筆帶過,

假牙牙套

,一個也沒有留下名字。無怪乎,連一向擅長為官方「洗地」的《環球時報》也忍不住吐槽「隊友」的通稿是「高級黑」。更糟糕的還在後面。不久,上述官微又發布了一條更具災難性的微博:「受國務委員、公安部長郭聲琨的委託,公安部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夏崇源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親切看望了受傷的消防戰士,省委書記王憲魁陪同。」領導、特派員、地陪一應俱全,仍然沒有傷者的詳細資訊。而且在附圖中,受傷的戰士被擺在角落中,臉都沒有拍全,完全淪為在場官員的人肉背景。在感受到輿論的熊熊怒火後,官方才匆忙換上兩名受傷戰士的單人照片。正如《環球時報》所言:「從以往官方習慣的工作機制講,『平安哈爾濱』犯的不是什麼大錯。」的確,這樣的宣傳思路和八股文格式由來已久,可謂「深入人心」。有好事者總結了此類通稿的模版:「事發後,XXX高度重視,XXX作出重要批示,要求XXX,不惜一切代價…。XXX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導…,成立…,迅速…,組織…。…緊張有序。XXX正在進一步調查中。」還有人補充了一個以往官方在災難報導中最具災難性的標配結尾:「遇難者家屬情緒穩定!」《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曹林撰寫了《災難報導為什麼不會說人話?》一文,指出這種總把災難報導寫成「領導高度重視」的官話套話,不僅是話語的問題,背後還是「以領導為中心」的僵化宣傳思維,是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維。因為不接地氣所以不說人話,因為不處公眾的「地」不設受災者的「身」,就不會站在受眾角度尊重新聞規律寫報導。曹林的批評入木三分。如果說過去只有官方輿論場,受眾即使不滿也只能無可奈何,甚至也變得麻木不仁。但如今自媒體發達,民間輿論場活躍,不會說人話的災難報導將越來越不受歡迎,最終埋單的還是政府的公信力。其實,不僅災難報導,正面報導也經常不說人話。看看這些標題:〈全省幹部群眾堅決擁護中央對XXX嚴重違紀案審查和處理的決定〉、〈XXX重要講話在各地引起熱烈反響〉、〈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就XXX發表白皮書〉…。近年來,大陸官方一直在推動媒體「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但似乎有些頑疾依然故我。到底是「以人為本」還是「以領導為中心」?到底怎麼看待新聞規律和新聞價值?大陸全面深化改革應當觸及這些問題,否則八股式的災難報導將成為一場真正的災難。(作者為大陸自由作家),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