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團與國軍 一部無法公開的背後歷史

當年白團日籍總教官白鴻亮(左四)與當時的金防部副司令張國英(右四)在莒光樓前分析砲戰情勢。同行的日本教官鍾大鈞(左三)翻譯官吳德其(左二)也在旁邊提供意見。(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毛熾倫翻攝)

選在九三軍人節前夕,

台中安太歲費用

,名嘴作家李天鐸出版《青天白日下的軍魂》一書,

足弓達人

,從紛紛擾擾的國內軍情政局和恐攻陰影籠罩下的國際亂局,

噴霧

,探討國軍與台灣的未來!。(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蔡浩祥攝)

相對於我們過去教科書記載了八年對日抗戰期間,

台中裝潢清潔

,日軍種種殘虐的暴行,

園藝造景

,撤退來到台灣後,

感應讀卡機

,卻是這些昔日的敵人–日軍協助我們抵抗共產黨,重建國軍,立足台灣。這段歷史詭異的存在,但卻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去還原?銜接?或是完整呈現。這是個誰也不敢碰的問題~摘自李天鐸《青天白日下的軍魂》自序:不信軍魂喚不回!

儘管在「反攻大陸」的目標上,我們沒有成功。但是在「保衛台灣」上,奠定我們今天基礎的「白團」他們的貢獻做為,為什麼不能公開?有關白團與國軍的歷史,在蔣中正日記中也有記述…(中略)我們試著以那個階段的人物,來理解蔣的行事風格。學醫、行醫到革命的孫中山國父,他留學美國,有著完整自由、平等、博愛,大同世界的理想,而蔣出身於清朝末年,留學日本,感受到明治維新後日本富國強兵之道。在經歷辛亥革命、軍閥割據,辛苦的八年對日抗戰、剿匪失敗、退守台灣後,他面對著的是如何因為列強國家搶食掠奪,並要能夠重新站起來的中華民國。這時,他唯一可以選擇的對象是日本!但是在心裡面要打倒的對象?也是日本!在這樣反覆產生「矛盾對立」、「學習與克服」,終其一生的辨証過程中,以他最深刻三年,日本士官學校的教育背景,對軍人武德要求、訓練的憧憬,在在促使他瞭解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培養、掌握新一代軍人的教育工作」。一九二四年六月,黃埔軍官學校的成立,在不到二年時間,他培養出二千三百名不怕死的年輕軍官幹部,完成北伐,同時間,國共兩黨的精英都出於此:校長:蔣中正。國民黨駐校代表:廖仲愷。政治部主任:戴季陶。總教官:何應欽。共產黨駐校顧問:鮑羅庭。教授部副主任:葉劍英。政治部副主任:周恩來,毛澤東也曾擔任過入學面試官。其後在國共兩黨,各為其主,激烈交戰的將領包括國民黨的胡宗南、湯恩伯,共產黨林彪、徐向前等。一部民國初期,國共兩黨鬥爭的歷史,處處可見黃埔精神的背影。黃埔軍校對蔣而言:是他掌握黨內和軍隊大權的王牌!而這樣的黃埔軍校的教育特徵又是什麼呢?根據日本中國現代政治研究學者野村浩一在《蔣介石與毛澤東》這本書中分析指出:「所謂黃埔軍校的教育,其根本原理,就是家長制的運作方式,以及極其嚴格的組織規律,與軍紀要求」。而後,蔣到台灣透過白團所實施的軍事教育中,可以明顯看出來的脈絡:日式軍事教育、黃埔軍校、白團,皆是用打破軍隊再教育的方法,終在白團的形式上開花結果。儘管在「反攻大陸」的目標上,我們沒有成功。但是在「保衛台灣」上,奠定我們今天基礎的「白團」他們的貢獻做為,為什麼不能公開?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白團解散後不久,國防部編纂一份,名為「日本軍事顧問(教官)在華工作紀要」的報告。結論中有如此的記述:我們特別必須感激的是,各日籍軍事教官於工作期間,不計報酬與利害關係,以誠懇態度,為我國的作戰立案,做出貢獻,協助我國完成軍事教育,並使得國軍幹部的戰術思想得以統整為一,這些日籍軍事教官的功績,將永遠不會磨滅。一九九八年,中國時報記者林照真,出版《覆面部隊—日本白團在台秘史》書中,一手促成白團中方代表人物曹士澂將軍,以公開署名發表唯一一篇的序文。序文中寫道:白團在台灣工作了二十年(一九四九∼一九六八),受訓人員達二萬人以上(略),其成果輝煌,使國軍現代化,增進其自信力,團結一致,保衛台灣,安定了人心,同時做了不少中日親善關係。白團的存在,毫無疑問在蔣總統重建軍隊,保衛台灣的過程中,貢獻良多。他們從身為戰敗國的日本,來到戰勝國:中華民國,在沒有政府援助下,以非公開方式秘密為第一線的國軍,進行軍事改造、重組、訓練的教育。這是場史無前例的任務,而且持續二十年之久!這些參與白團計劃的軍人、功績,應該得到公開與正面的評價。這些所有曾經接受過教育、訓練的軍人、前輩,都應該完整的陳述、保存、記錄這段歷史。當兩岸分別共同在慶祝「對日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的同時,我每天坐在面對陽明山的外雙溪,一次又一遍的翻讀這本《帝國最後的軍人—蔣介石與白團》,然後去查証了:孫立人、蔣經國、俞大維、戴笠、汪敬煦、郝伯村、胡宗南……,以及各式的傳記、口述歷史……過去、現在、歷史、記錄的畫面,不斷交叉、織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這三角習題,關係將如何處理?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美國霸權心態的不放手,都是未來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做一個真正的軍人,我們要從中一點一滴中被教育:要以生命和鮮血捍衛國家!老兵不死,只會直挺挺、光榮地淍零。我只想期勉下一代:做一個現代軍人,更應該有勇氣,去面對、看待過去。這才會知道:如何對待現在和未來吧?!(本文為李天鐸《青天白日下的軍魂》書摘)(中時電子報)

李天鐸《青天白日下的軍魂》書封(圖/時報出版提供),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