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觀察》藥妝紛紛入華 代購何去何從

跨境電商愈來愈發達,

固黏氈

,陸客赴日爆買現象不再。(新華社)

在日本,

離婚諮詢

,遊客搶購熱門商品的光景已經漸漸退去,

二手推板窯

,對於那些嚐過甜頭的外資公司來說,

律師查詢

,進入中國投資建廠也就成了一條必然的道路。

科技股緣何成A股「雞肋」

中國證券業2017 看「監管」更看「創新」

匯率「保衛戰」 重罰螞蟻搬家式逃匯
日淘退熱不管是馬桶蓋、陶瓷刀,

預熱爐

,還是所謂去日本必買的「12種神藥」,

鋼板隔音

,在經歷了一個階段中國遊客瘋狂購買、銷量大增的驚喜後,

商標專利

,也難逃熱度退去的命運。日本製藥企業小林製藥就是這波漲潮和退潮中的一個典型。對小林製藥和其他熱門日本產品來說,

專利侵權訴訟

,中國遊客入境消費的黃金時期是從2014年至2015年。以小林製藥生產的一款液體創可貼為例,

離婚證人

,2014年前,其日本國內年銷量只有80萬支,到2016年則突破了300萬支,生產線也擴大了4倍。這個突如其來的紅利在2016年下半年逐漸降溫。正如小林製藥社長小林章浩表示,每次旅遊時不方便購買,或是出現囤積的現象,會使得公司的銷售業績顯得不太穩定。根據財報,儘管小林製藥在2015財年(2015年3月—2016年3月)來自訪日遊客的銷售額同比翻倍至43億日元。但事實上,上半財年貢獻的銷售額達到了23億日元,假期密集的下半財年卻下降到20億日元。在增長放緩之後,到了2016年4月—6月,則變得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只是小林製藥,新金融記者在東京當地走訪了松本清等大型藥妝店後發現,不管是藥妝還是日用品,甚至是尿不濕等一度熱門甚至限購的產品,幾乎都放開了購買,且貨量充足,曾經的搶購之勢已經消退下去。正如小林章浩所說,他們已經將中國消費者作為一個獨立的客戶群體來分析。例如針對遊客批量購買的藥品,其推出了容量增倍的大瓶裝。「但最好的解決方案依然是本土化——在中國建廠,並且擁有更強的銷售渠道。」小林章浩表示。進軍中國「近年來,許多外資化妝品公司都在中國投資建廠,一般還配套研發中心,這對完善中國市場供應鏈有很大意義,一來可以降低時間和物流成本,二來可以針對中國市場做本地化服務。」日化消費研究人士孫丹青對新金融記者分析。遊客購買行為常常具有隨機性,因此銷售會不穩定,所以,此舉也為了進一步挖掘遊客回國後的需求。根據小林製藥方面透露的計劃,未來三年內,公司將投資約300億日元進行合併和收購,來擴大醫藥品海外銷售,中國市場將是重點。孫丹青稱:「中國的海外商品消費力最早表現在奢侈品上,之後人們消費意識打開,海外旅行成為大眾活動,海外消費品也就變成了藥妝、日用品等比較親民的產品。近兩年是海外公司來華投資建廠的高潮,還有很多公司擁有不止一家工廠。」例如法國歐萊雅集團,在中國不單單有4個工廠,其中蘇州尚美工廠還是歐萊雅亞太地區最大的工廠,即使這樣,去年,其還進行了第三期的擴建。再例如近兩年大熱的韓資公司愛茉莉太平洋,其早在1993年剛剛進駐中國市場時,就在瀋陽建立了工廠,後因品牌大熱、產能不足,2014年10月,其斥資7.5億元在中國興建的工廠「上海美麗妝園」竣工投產。去年,歐萊雅曾宣布中國超過歐萊雅集團發源地法國成為其全球第二大市場。事實上,從化妝品整體銷量來看,中國早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因此吸引來諸多「外來戶」,也就不奇怪了。壁壘頗多然而,追求品牌本土生產商品的消費心理是外資公司需要警惕的。「同樣的商品,國人可能更喜歡日本本地產,畢竟產地不同,原料成分、生產方式、質量標準等還是有微小差異的。」東京一藥妝店中國店員對新金融記者稱。這並非無據可依,日本老牌化妝品廠商資生堂,已經決定投資400億日元在大阪建一家新工廠。其初衷之一,就是為了應對純日本產的這一需求。但對「小林製藥們」來說,政策的限制更為重要。據了解,為了在中國獲得醫藥品製造銷售的許可,小林製藥計劃於2017年收購當地製藥企業,獲得許可之後,將結合中國的藥事法進行醫藥品的開發,並在中國市場銷售。根據《國家質監總局令100號: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說明,化妝品標識不得標註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醫療作用的內容;另外,《化妝品命名規定》也表示,化妝品命名禁止使用醫療術語、明示或暗示醫療作用和效果的詞語、醫學名人的姓名等。「小林製藥需要以醫藥的身份進入中國,這與中國藥妝概念的模糊和行業標準的缺乏是分不開的。」資深時尚自媒體巴黎洋相對新金融記者表示,「事實上,這也是中國藥妝行業遲遲發展不起來的原因。這對小林製藥來說,或許是個問題。面對政策壁壘,知名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新金融觀察,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