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觀察》製造業逃跑 也許你想多了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左9)日前親自出席SDP與廣州市簽約記者會。(圖/鴻海提供)

中美製造業成本差距僅為4%、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將在2020年前反超中國排名第一,

觸媒焚化爐

,這兩個數字成為2016年唱衰中國製造最有力的數據基礎。中國製造優勢逐漸縮小,

台南清潔公司

,在敲響警鐘的同時,

網路攝影機

,也讓人不禁發問,

高雄清潔公司哪家好

,怎麼突然之間中國製造就變得不行了呢?

中美製造業PK 輸的會是誰?

從單車到汽車 分時租賃走向「歧途」

又有新玩家 中國互聯網銀行上演「三國殺」
掛著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標識的產品一度行銷全球,

北部專業美甲

,是中國在全世界面前最好的代言人,

台中定期清潔

,對於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程度來說,製造業如果失去優勢,後果將難以想像。更讓人震驚的是,有數據稱中國的紡紗業成本反而比美國高出30%。其實,紡紗業只是中國製造的一個縮影,隨著人工、能源等成本的增長,中國製造優勢有所下降。一個國家在失去低成本優勢之後仍然能活下來的企業或行業,一定有技術上不可取代的優勢。一個國家再強大,沒有製造業的技術強大,也不是真正的強大。「從近幾年製造業表現看,中國有些相關的政策在自殘。」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表示。無論是赴美建廠的曹德旺,還是征戰世界各地的鋼鐵和汽車行業廠商們,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的產業鏈分工,去最能體現自身優勢的地方建廠,充分享受全球化的紅利,顯然是正確的抉擇。綜合分析後會發現,大多數人都將中國製造成本增加總結為四個因素,人工成本增長,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稅負壓力以及能源價格上漲。但這樣的鍋誰來背?中國工人憑什麼就要永遠拿低工資?美元升值影響的只是中國?霧霾已經如此嚴重,工廠們憑什麼仍然使用高污染的能源?中國製造業遇到了壓力,這是現實;中國製造業不行了?也許只是你想多了。2016年12月26日,國資委發起了中國製造日活動,眾多相關企業交出了自己的製造成績單,中國交通建設稱,全世界排名前10的集裝箱碼頭和跨海大橋,我們只建造了6個,全球的港口機械也只造了82%;中國建築依舊表示不服,其實我們也沒有做什麼,全球排名前50的超高層,我們只建了21座而已……在中國製造海外建廠的同時,一則來自製藥業的消息則顯示,世界製藥業巨頭們正在以在中國大規模建廠的步伐,從以進口為主導轉型為以本地化為主導,建廠被認為是表現長期經營的決心和誠意的最有效表達。2017年,會是中國製造發展的真正考驗期嗎?曹德旺沒跑「別讓曹德旺跑了。」一個製造業廠商的海外投資動作,挑動了業界的敏感神經。曹德旺,到底跑沒跑?估計他自己也沒能預料到,公司正常的資本海外投資建廠,會引發業內如此激烈的熱議。曹德旺,中國最大玻璃供應商福耀玻璃創始人、董事長,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代表人物。他所創辦的福耀集團已是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其產品更是佔據了中國70%的市場份額。此前不久,福耀玻璃投資6億美元在美國建造的汽車玻璃廠正式投產。在採訪中,曹德旺還表示計劃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建廠。如果不是他順便解釋了為什麼去美國建廠,並對比了一些生產要素成本的話,這應該就是一個資本走出去的典型案例。這個幹了一輩子實業,親歷了中國製造發展變遷的企業家,坦言去美國建廠相對來說更加划算,能夠減輕企業的負擔,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後者土地基本不要錢,電價是中國的一半,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四分之一,中國較美國有優勢的,只有勞動力。」曹德旺的這些話,一下子把中國製造所面臨的問題鋪開擺在了公眾眼前。要知道,2014年,福耀玻璃在美國代頓市購買了一處廠房,佔地面積675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鋼結構層高15米。該廠房購買花費1500萬美元,整體改造花費1500萬美元,但是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渠道補貼也有3000萬美元,相當於該廠房沒有花錢。新金融觀察記者了解到,其實這並不是曹德旺第一次就中美兩國企業稅負和其他成本的對比進行闡述。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曹德旺遞交的提案便是「如何幫助中國製造業渡過難關」。他認為,在過去改革開放的三十幾年,中國製造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其中勞工成本低廉佔了一定比重;現在勞工成本逐漸上漲,讓中國製造在原本相對較高的工業土地、稅負、資源價格等製度和結構性矛盾之後,成本不合理的因素凸顯。「為了節約成本,現在去越南等地建廠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了。」彼時曹德旺說,他對此深感憂慮。一個事實是,在國內經濟下行背景下,製造業面臨著比過去更難的境地。於是,曹德旺的觀點、赴美建廠的動作以及李嘉誠拋光國內資產上岸等的消息背景,讓人們的敏感神經被觸動。曹德旺,一時間也被捲入「要跑」的節奏了。他也必須要說明,自己赴美建廠,是答應客戶,不答應生意就沒法做。甚至還強調,他沒跑,他的事業重心在中國。事實上,福耀玻璃在海外建廠的投資只佔總投資的2%—3%,海外市場只佔其產品銷售總量的35%。富士康也沒跑在曹德旺之前,製造業巨頭之一富士康的郭台銘同樣陷入了類似的輿論漩渦。2016年12月9日,富士康證實,他們正在評估在美國建廠的可能性,已經針對在美國拓展運營展開初步洽談。富士康在一份聲明中稱:「潛在的投資範圍尚未確定,目前我們的高管正與美國相關官員進行直接談判。一旦談判完成,我們將會公佈更詳細的訊息。」此外,日本運營商巨頭軟銀方面表示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預計將創造5萬個新就業機會,而在這項投資計劃書上,還出現了富士康的Logo。富士康也要跑了?這同樣也是個偽命題。2016年12月30日晚,富士康與夏普的合資公司SDP(堺顯示器株式會社)與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建設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協議在廣州增城投資610億元人民幣,建設10.5代8K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台銘稱,「富士康沒有走,我們選擇在2016年的最後一天簽約最大的項目,把最好的技術落戶在這裡。富士康也在轉型升級,富士康不會走,富士康留會在這裡。」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以紡織業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向東南亞國家轉移,而其他部分產業由於原材料、客戶等原因紛紛選擇到歐美等地區設廠。2014年,江南化纖公司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投資辦廠,成為首家在美國建立再生聚酯短纖維製造工廠的中國企業,一期計劃投資2500萬美元,二期計劃投資2000萬美元。山東太陽紙業擬在美國阿肯色州新建年產70萬噸絨毛漿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約13.6億美元。根據投資合作意向書,美國阿肯色州將為太陽紙業提供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及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資金等激勵政策並在2017年5月1日之前落實。等等。不過中資企業為走出去製定的國際化戰略中,必須要邁開的正常步伐,卻被誤讀為「資本外逃」。實際上,每年都有很多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海外。2014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2萬家企業在海外投資,而當年中國對外投資金額超過1160億美元。「此次福耀美國建廠,就是綜合考慮了美國汽車市場生產側與需求側綜合要素後做出的一次正常的海外投資行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向新金融觀察記者強調,在當下中企國際化投資熱潮中,不僅包括福耀這類民營製造業,更大體量的國營製造業也不勝枚舉。而曹德旺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大的關注與討論,是因為他道出了國內各生產要素成本重壓下企業家最想說的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英同樣認為,曹德旺海外建廠一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企業需要擴張,這是它的戰略需求。其實對於企業、資本來說,走出去,優化配置全球資源,這都是一件好事。全球都在爭『「別讓曹德旺、富士康跑了」,這些調侃式傳聞雖然是偏於情緒化的表達,而非既定事實,但更多揭示了中國製造面臨的一個現實——中國宏觀經濟結構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國的製造業對成本的波動越來越敏感。』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一些企業發現,隨著勞動力等各項成本的不斷攀升,在中國生產產品再出口的成本優勢,在逐漸被弱化,將在中國進行生產的各種要素成本與正在推動「製造業回歸」的美國,以及人力成本相對更低的印度、越南等相比,這些地區的優勢可能更大(比如很多美國偏遠地區的土地其實非常便宜,而由於貨車、卡車運輸網絡發達,物流運輸成本也會降低)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回答提問時表示,確實有一部分製造業企業面臨成本持續上升、發展面臨困境的問題,這一點必須承認。確實有不少製造業企業因成本元素選擇海外建廠。而放眼世界,一場全球範圍內的製造業爭奪戰正在打響。如今,受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發達國家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為了重振經濟,一些國家提出了製造業回流的想法。美國便是積極者。重振製造業一直是歐巴馬政府提出的口號。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2011年向歐巴馬提交的一份美國製造業報告稱,過去幾十年來,美國製造業無論是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還是所提供的就業人數,都在下滑。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美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從1957年的27%下降到了2009年的11%,提供的就業崗位從1998年的1760萬下降到2010年末的1160萬。之後,美國開始全力打造製造業創新網絡。引領製造業振興,並鼓勵企業在本土進行投資,創造就業。到了特朗普這裡,更是準備大規模對實體經濟和企業部門減稅讓利。印度,也一直在試圖讓印度製造成為其國家名片。2014年9月,印度總理莫迪提出了「印度製造」這一戰略,希望將印度轉變成一個全球設計和製造中心。這一戰略的主要舉措包括促進投資、促進創新、保護知識產權和建立一流的製造業基礎設施等。中國也在2015年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這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該綱領提出,通過政府引導、整合資源,實施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項重大工程,實現長期制約製造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提升我國製造業的整體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國吸收外資規模保持總體穩定。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318億元人民幣,折合1137.9億美元,同比增長3.9%。在製造業中,醫藥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65.3%和16.6%。(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新金融觀察,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