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陷入困境,
兒童手調桌椅
,許多人緬懷孫運璿時代的經濟建設成就,
廢氣濕式洗滌塔
,也試圖從中找到解困之道,
成長電動桌
,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直言,
零件盤
,台灣的問題不是在於「舊的產業離去」,
瓦斯 APP
,而是在於「新的產業不來」。
劉憶如表示,
人體工學桌椅
,產業轉型升級其實是持續性的發展,
柚子燒酒
,台灣當年也是不斷地轉型,才有今天;例如自1950年代的農業,轉為食品加工、紡織塑化等輕工業,再到鋼鐵化工等重工業、及其後的電子資訊產業才奠定今日經濟基礎。
劉憶如認為台灣當前問題,在於沒有產業轉型的方向,看不到10年、20年後的競爭力及優勢將在何方。台灣的問題不在於「舊的產業離去」,而是在於「沒有新的產業取代」。
「亞洲許多國家都認知過去太偏重製造業,輕忽了服務業,因此積極轉型,像韓國就是一個成功例子」,劉憶如分析,他們除了升級原有之電子、資訊、汽車產業外,更轉型發展醫療美容、文創、音樂影視媒體等新興產業,產業多樣化使韓國GDP有多元的面貌。
至於政府財政問題,劉憶如說,這10幾年來「社福支出」隨著選舉支票滿天飛,比重愈來愈高,早已占政府總支出最高比例;但諷刺的是貧富差距卻不見改善,倒是大幅壓縮政府建設與投資的經費,造成基礎建設和設施都落後的情況。例如10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經濟發展支出」僅占14%比例,遠不如「社福支出」的22.6%及「教科文」的18.8%;這情況完全不同於以前的台灣。
劉憶如分析,基礎建設落後,民間投資更加裹足不前,1971至1980的10年間,台灣民間投資平均每年成長13.96%,但過去10幾年來,除2010年外,民間投資卻常為負成長。進一步地,因為投資衰退,就業不振,所得成長停頓,消費的動能也無法展現,只好繼續依賴著出口挑大樑,形成惡性循環。
劉憶如感嘆,台灣民間消費在1971至1980年間,曾創下平均每年9.18%成長率的紀錄,這是過去14年來薪資停滯不漲,消費當然也不可能增加的「現代台灣人」所很
難想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