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白瓷 承前啟後的時代

     正因為在彩瓷家族中和白瓷家族中誕生了「北朝瓷」這一寵兒,

有效減肥

,為唐、五代燦若雲霞的釉下彩、元明清的釉裡紅、鬥彩、五彩等彩瓷工藝及素三彩、低溫黃釉和琉璃釉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先行者作用。從這一點來說,

彈爪

,北朝的白瓷時代應當是承前啟後的偉大陶瓷時代。
     近來出差路經重慶,

彈片

,在重慶覓得幾件北朝時代的白瓷標本,

減肥食品

,甚為珍貴。通過研究實物標本,

減肥食品

,有緣與北朝時期的白瓷和白釉綠彩陶瓷對話,

吉他

,收穫頗豐。加深了不少關於中國白瓷歷史淵源的一些概念性常識,

撥片

,並糾正了一些以往的錯誤概念。
     中國歷史上的白瓷是指施白釉的陶瓷。它是指在含鐵量較低的瓷土(含鐵量降到1%),施以純淨的透明釉,加以高溫焙燒而成,並非加白成色劑,也不是在胎上施白色的護胎粉,白瓷燒成功是後世彩瓷的基礎,因此在陶瓷史上,白瓷的燒成是一件畫時代的大事。
     白瓷為最北朝中的北齊
     那麼中國最早的白瓷究竟是何時燒成的呢?燒造地在何處呢?人們俗稱的「南青北白」,是指越窯和定窯。這是指這兩種瓷器的成熟期而言,而就白瓷來說,它真正的研發期應當是南北朝時代,其中以北朝中的北齊為之最。
     北朝時期的白瓷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有紀年的白瓷。1972年河南安陽北齊武平6年(575年),範粹墓中出土的白瓷器就是很好的實物例證。這些白瓷普遍泛青泛黃,說明含鐵量較高,這些瓷器胎質細膩,色白、偏白或青,釉不及底。釉質細膩光亮,玻璃質感較強,一般釉面上有細碎開片。遺憾的是,至今尚未發現此朝白瓷的集中燒造地。
     在範粹墓中出土的3件綠彩瓷多為條狀和點狀施彩。綠彩是以銅為著色原料,在氧化焰中燒成的一種陶瓷裝飾彩。它以鉛化合物作為助熔劑,在700攝氏度左右開始熔融。它的主要著色劑是銅和鐵。
     窯址未定仍具陶瓷史地位
     這樣銅使釉呈現更加美麗的翠色,鐵使釉出現黃褐色和棕紅色,綠釉古瓷中鉛化物在潮濕的地質環境下會在器物表面析出美麗的「銀斑」,正因為在彩瓷家族中和白瓷家族中誕生了「北朝瓷」這一寵兒,為唐、五代燦若雲霞的釉下彩、元明清的釉裡紅、鬥彩、五彩、粉彩、琺瑯彩等彩瓷工藝以及素三彩、低溫黃釉和琉璃釉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先行者作用。
     從這一點來說,北朝的白瓷時代應當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偉大的陶瓷時代。不能因為它的燒造確切窯址的未曾確定,而忽略了它們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
     筆者此次在重慶覓得的白釉綠彩仕女陶俑(見圖1),底部已殘,通體銀光閃爍,片狀和點狀綠彩在薄薄一層銀片的陪襯下,為這位貴婦人披上了一件霓裳,從人物的體態和神韻來看,應是北朝晚期到唐五代早期的貴婦俑,峨冠博帶,低口抹胸,肌膚豐腴,儀態高貴,千年的風霜和特殊的地質環境使釉片開裂,紋片中普遍有「翹片」現象。
     從貴婦高聳的髮髻來看,似有北方少數民族的特點,從面部特點和衣飾來看,具有唐和五代的風格,確切的斷代希望大家共同研討。此俑為陶胎,胎質松,陶土較細,雜質少,胎色呈粉白色。
     小巧玲瓏北齊玩具狗
     另一件人像連珠紋高足碗(見圖2)與2005年河南安陽固岸墓出土的北齊碗,釉胎形制極為相似,這個碗以堆貼工藝將六個胡人頭和連珠紋裝飾構成一體,凸現了薩珊王朝金銀器的裝飾特點。
     其中一件北齊陶杯(見圖3),陶杯中外側裝飾有6朵梅花印紋,有典型的西亞風格。底足呈90度的高圈餅足。
     令人叫絕的是一件西域牧羊犬(見圖4),造型大耳垂肩,點褐彩,腹部以下露胎,通體著黃釉,玻璃釉。雖僅有4釐米之長,但製作小巧玲瓏,應當是北齊時代燒製的玩具。
     據筆者觀察,北朝彩釉陶中,既有釉上也有釉中和釉下彩。北朝的彩繪人物俑中,不僅有白胎,也有粉胎、紅胎,還有灰胎和黑胎,紅胎居多。多為陪葬冥器,在已出土的人物俑中有北齊的紅釉彩繪兵俑、練拳俑、綠釉雞俑(見圖5)、綠釉匍匐婦人俑(見圖6)等。(摘自《東方收藏》雜誌)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