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甫專欄-讓新大樓完成台大人文傳承

台大人文大樓興建案歷經8年的紛擾,

黑糖四物

,第10個修正案已經取得絕大多數師生的認同,

黑糖塊

,如今要送交北市府審議,

商標專利申請

,但反對人士一樣打著「建築怪獸、破壞景觀、財團圈地、私產私了」等字眼,

寶可夢

,號稱搶救校門口,

網路行銷公司 台中

,企圖阻撓一個讓文學院師生有新的科研環境、人文新生的機會。這是公共議題,

關鍵字排行

,可以進行辯論。細數台大這幾年所蓋的樓,

慶聯

,沒有一座是如此的艱辛。例如長興街口的明達館,

面膜推薦2020

,建國南路的凝態物理館、天文數學館,復興南路口的法律學院及社會科學院的新館,高度都在8層以上。各系所在大樓完成後,也都高高興興地使用,因為新的設備、寬敞的空間對研究、教學有很大的幫助。而人文大樓因為坐落在校門口附近,命運就如此多舛。想當年李嗣涔校長看到文學院空間窘困又分散各地,請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捐5.4億興建具有五四精神的人文大樓,傳為美談,但一再地更改,形成空中樓閣。文學院師生的殷殷期盼已經延宕十來年,現在好不容易取得共識,卻又面臨此不明就裡的反對,真是令人不勝唏噓。校內部分老師及畢業的一些知名校友反對的理由,可以理解,尤其剛開始的設計有破壞天際線及量體過大的問題。然而目前的方案,大樓置於校門口左側70到80公尺,絕不影響校門景觀;樓高已從原先的80公尺降到21公尺,用前面4層樓、後面6層樓的方式來讓壓迫感消失,並塑造謙遜為懷的感覺。若從椰林大道走出來,校門口正前方完沒有受到人文大樓的遮蔽。而往新生南路方向的天際線,早已經受到周遭幾棟高樓嚴重破壞,尤其是台電大樓拔地而起後早就沒有夕陽落日的美景,這不是現在人文大樓的問題。相反的,依目前的設計,新樓不僅不會造成新的破壞,還可產生彌補作用;更不會突兀,反讓基地周遭的象徵意義能夠自然顯露。讓新建築與老建築(農業陳列館)得以產生相得益彰的連結關係。新樓透過現代主義將傳遞新的「人文精神」,展現「當代性」,營造有尊嚴的台大校門意象。現在文學院空間非常窘迫,有的系所甚至被分配到水源校區。學生反映在主校園沒有自習室讀書,研究生沒有空間進行互動研討,老師的研究室在台大是最糟糕的。有老師最近感慨寫道:人文大樓已經變成人文小築,只希望不必在大馬路上穿梭多次,孤單地踽踽前往水源校區。文學院師生卑微的希望這次就能順利動土開工,早日建成,讓他們也早晚都能見聞傅鐘聲響。很多反對人士是連一次規畫委員會都沒參加,只憑空泛想像就反對,諸多指控其實都是誤解。例如說缺乏溝通。其實從籌建迄今,已經舉行40餘次正式會議,完全符合民主的程序,校務會議也已經通過,應該受到尊重,絕無一絲一毫是指控的「私了」。如果因為程序問題被打回票,才是違背民主法治精神。也有意見說人文大樓另蓋他處,校門口具公共性應該蓋禮堂讓市民共同使用。但校總區實在難有其他閒置土地可蓋人文大樓,校園本身是開放空間,校內也有很多禮堂供市民使用,實在不須多此一舉。當然人文大樓的設計風格無法令所有人滿意。新建物也不可能和原來或附近的建物完全一樣。歷史總有演變,時代會有自己的特色。然就校方蒐集的絕大多數意見表示,目前的設計案很注意建物與歷史和環境的呼應。該大樓甚至納入了綠建築的計畫,有自然採光、建築外殼低耗能、空中花園、植物栽種、景觀水池、雨水再利用及多層次數目等規畫,將是非常優秀的校園建築。現在反對的文章,絕大多是在談過去的事情。不過,目前的方案和過去相去甚大,應該集中注意此新案。目前台大學生會發表聲明強調,近年師生人數增加,文學院學生分散不同校區上課,尤其不少學生窩在破舊教室裡,常面臨天花板掉落等各種危險,絕大部分人文學院師生都非常期盼新大樓的空間,希望校方堅持興建。懷舊及思古幽情的人士,請你們放了台大人文大樓一馬,早日讓師生有更好的研究學習環境,才好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學子。(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台大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