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論-新黨魁要能給出新希望

持平而論,

套裝訂製

,馬英九政府執政以來在各方面都頗有建樹:在對外關係上「親美、和中、友日」就勾勒出我國面對三強的清晰大戰略,

到府估車

,美國固然視我方為「重要安全及經濟夥伴」,

特殊看護

,日本也視台灣為日本的友好國家,

超渡冤親債主

,中國大陸更在92共識之下,

開刀後專業護理

,與台灣展開全方面的交流,

葉黃素推薦

,使得台灣成為三大強權之間的共同緩衝。在經濟政策方面,2008年他受命於危難之間,甚至在歐洲面臨歐債危機瀕臨崩潰,美國金融危機如臨深淵的那幾年,還有日本最長時間的大蕭條之際,台灣都能安然度過。甚至,在購買力平價衡量的國民所得方面,還逐步超越歐盟國家達到世界前列。在社會公平正義方面,馬政府更是台灣有史以來,願意在公平正義的原則下針對公務人員優退以及股票資本利得稅開刀的政府,這是不容易的。因此,在評價馬英九對台灣的貢獻之際,我們必須考量到馬政府所處的國際權力架構,以及這段期間的艱難經濟大環境。他的正確大戰略架構、經濟成績以及在公平正義的努力是不可磨滅的,而且是極其難得的成就,他的歷史評價絕對不會太低。馬英九的失敗則主要在內部政治。這又與馬英九的領導特質有關。民間總說台灣兩位法律人總統治國的特色,他們在熟稔法條之際,一個只會以自己法律知識鑽法律漏洞的「巧門」(陳水扁語),另一位則是被法條作繭自縛。馬見到王金平有關說嫌疑,王郁琦懷疑張顯耀有洩密嫌疑,都未待精密部署立刻開記者會發難,這等如同兒戲的韜略水準實不忍卒看。於是,一經對手反擊與太陽花之亂,政府朝儀掃地,領導人威信盡失。不待反對黨摧枯拉朽,隨處伺候的鞋子與橘子,只是市井小民對他們所不喜的政府以及領導者任意羞辱而已。反觀對岸的習近平在緝拿周永康、徐才厚的過程中,由於周徐兩人分別是掌控公安武警與軍隊實權人物。要對這兩位國家級別的領導人物動手,更是經過縝密的部署,長期的監控,於是一切水到渠成。對比兩岸領導人的領導與韜略才能,其差距實在不可以道里計。臨危受命接掌內閣的毛治國本身是技術官僚出身,在公務體系有20多年的歷練。台灣在多年之後再度回到工程師擔任閣揆當然值得期待。蔣經國時代推動國家科技和十大建設的功臣,如李國鼎、孫運璿、趙耀東等,無一不是工程師出身,然而,過去在政府的權威仍在,加上長期一黨獨大,使得工程師們可以不需要那麼講政治談領導,可以專注於分析與解決眼前的問題。然而,民主化之後的台灣情況丕變。不但要能分析解決問題,更需要具有溝通、說服民眾與領導的魅力。毛治國也曾經擔任交大管理學院的教授、院長,兼具工程師與管理人性格的特點,也是少數具有良好領導特質的內閣閣員之一。他的政黨色彩較淡,也曾在2000年第1次民進黨政府期間擔任中華電信董事長。因此,毛治國應是此時最理想的閣揆選擇。然而,接下來國民黨該如何改造呢?我以為黨政的領導者除了正確的戰略遠見之外,應當總結過去的缺失推出更具領導力與執行力的領導者。1994年年輕布萊爾成為新任工黨領袖,他一上場就以犀利的口才與領袖氣質技驚四座,成為工黨內的超人氣明星,從而鼓舞了工黨。那時工黨的「福利」與「國有化」的主張已經成為落後與反動的代名詞,他以「第三條道路」重新定位,終結保守黨18年的長期執政,並成為英國185年來最年輕的首相。可見政黨的基本主張必須要有一定進步性。國民黨路線沒有問題,但新領導者必須給與感動人心的進步口號與希望。其次,政黨的領導者必須是個強者,要敢於對抗,人民自然會選擇強者去追隨。第三,最好出身非政治世家第二代,徹底揚棄老國民黨給與人世家權貴二代的不良刻板印象。第四,最好出身中南部,讓國民黨走出北部。第五,最好是年輕世代,懂得年輕人的語言,並知道如何說服年輕人。如此,何須擔心國民黨的未來?(作者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