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看新加坡 「可比小蔣時代」

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李慧敏出生於1970年代,

高雄一對一照護

,她從自己的成長歷程爬梳新加坡社會面貌,

大里美容課程

,推出筆調犀利的《新加坡,

如何增加想像力

,原來如此!》,

蚊蟲叮咬藥膏

,傳達這一代新加坡人的真實心聲,

台北居家看護

,在李光耀版傳記充斥書市之時,作為恰好對照的「民間版」新加坡解讀。李慧敏現為自由撰稿人,她近日訪台,快人快語的她,對於部分台灣人民欣羨新加坡,直率回應:「那就來新加坡住住看啊!」接著語調一揚:「你們還想回到蔣經國時代嗎?」無奈指出新加坡在高經濟成長背後,所付出的看不見的「代價」。那些代價包括,失去了言論自由,「不只是站在街頭抗爭的那種,而是從媒體到學術界,都缺少提出多元意見的反思能力。」她認為大多數新加坡人,就像魯迅〈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的「聰明人」,務實性格強烈,就算對現狀不滿也不願仗義直言,以免惹禍上身,犧牲安適生活。人民的怯懦也呈現在〈快要死了還怕被罰〉,文中描述有次新加坡地鐵故障癱瘓,車廂內大家快窒息時,終於有人破窗引進新鮮空氣,但事後這位「英雄」卻深怕被罰款而不願露面,輿論還得聲援「請不要罰他」。她認為李光耀不僅威權且心思縝密,有系統地從語言、媒體、教育、土地制度等控管人民,「因此新加坡模式很難被複製。」不過新加坡嚴刑峻法雖造就人民守法,卻沒有情感認同與公民意識;整體社會功利取向,使得人文修養與精神內涵貧弱。李光耀自豪的雙語政策,不僅消滅南腔北調的方言,華族依然華文程度低落,新加坡具有特色的「Singlish」(混雜了華文、馬來文與方言的英語)在她看來,「就是雙語政策失敗的結果,大家每一種話都說不好。」面對新加坡未來,她相信決定政府走向的正是人民:「希望我們有更多孤注一擲的勇氣,讓社會擁更多元的聲音。」,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