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旅遊景點 文化沾染商業味

     前些日子,

百家樂

,有幸拜訪湘西少數民族,

隆鼻

,坐著小巴士搖搖晃晃轉了5小時的山路,

婚紗網站

,才能一窺面目,

高雄民間二胎

,我們拿著相機拍他們,

肚臍章

,他們也呼朋引伴地躲在山間看著我們這些「特殊人種」。
     其中,

桃園當舖

,一鄉民親切的帶我們到他家的頂樓,

日月潭總統魚

,取得最好的拍攝山谷角度,

玩具

,雖然語言不通,但卻笑得燦爛,希望我們這些外來人可以看到他們最喜歡的景色。
     商業氣息 進世外桃源
     這趟行程下來,同行者跟當地官員說,這裡的旅遊資源沒有開發,想要買一些紀念品都沒辦法;然而我卻想著,如果這些以純樸為美、不受世俗汙染的地方開始算計著外地人的荷包時,是否還能再看見一樣的笑容?
     這也是當地的困擾,當地官員說,他也喜歡這個少數民族「大同世界」、無私開朗的性格,但當地就是個山裡的貧困縣,很希望大家可以過著更舒服、現代的生活,但若「啟動」了這個山裡小寨與外在的聯繫,像是因為他們山路崎嶇、交通不便,鞋子容易穿壞,很多婦女會在閒暇時編織草鞋,掛在涼亭讓路過的人免費換鞋子,這個草鞋的確很有特色,但如果商品化賣錢,是否會毀了一開始的初衷?
     民俗文化 成賺錢利器
     所謂的「少數民族」,已成為許多地方政府的「旅遊資源」,最近湖南有一則新聞,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矮寨大橋附近的德夯風景區,在11月舉行的聽證會上,提出門票將由每人60元(人民幣,下同)提高到每人168元。
     長沙一旅行社負責人說,這個漲幅太誇張,當地也沒有值得這麼高價的環境,原本每年遊客人數只有10多萬,但若門票高成這樣,可能很多人都不會選擇去那裡玩了。
     商業化後,文化的特殊魅力是加分還是扣分?文化的傳承是保護還是破壞?這樣的兩難在大陸各地區「遍地開花」,仍看不到解決的方法。
     像是少數民族眾多的雲南,「嘎湯帕節」已成了旅遊項目,吳小姐說,場面很大,但卻好像是「形式上的熱鬧」,所謂的少數民族服飾,其實看到的都是機器加亮片作的表演服,看完歌舞表演、所謂的「節慶」後,就只有購物街可以走,而且賣的東西就是觀光景點的千篇一律,所謂當地特色手工品,怎麼看都是機器作的。
     江小姐也在鳳凰古城被一堆小孩子圍著要錢,在「寨」裡,喝了酒才能進門的文化再度變成要給錢的環節,還被強迫一定要付錢買花,送給當地的年輕小伙子,她笑說,所以「寨子」的意思就是土匪窩吧!
     選旅行團 最怕被剝削
     台灣的PTT論壇上,有很多背包客表示,由於少數民族多半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所以在當地選擇旅行社組團去玩,行程一半被要求付錢「體驗」藏民的房子,開價驚人,不給錢就直接把你丟在山裡。這樣的亂象似乎在大陸成了常態,網路上詢問觀光景點的發文,第一就是哪裡是騙局。
     江西農業大學教授胡明文表示,少數民族地區的人都很淳樸,對做生意、算帳沒有概念,因此很多做生意的都是外地人,利潤都被他們賺走。利潤無法回饋給當地民族時,這些民族恐怕就會被慢慢淘汰。
     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湯京平表示,少數民族地區旅遊開發應注意當地文化的傳承保護,防止過度物質化開發,因為外地遊客湧入當地,主要是探訪神祕的民族風俗,如果少數民族不再關心原有民俗,過度物質化,就會使社會關係、民俗發生改變,旅遊價值也會逐漸喪失。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