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壯集-人之島

十年前初訪蘭嶼的那個夏天,

資料裝訂

,雖屬於海洋愛好者的季節,

降溫

,小島的港岸卻冷清而寂寞。這次來訪,

寵物外出箱

,港口熱鬧極了,

台北整型診所推薦

,達悟青年們忙著招呼著旅客──原住民爽朗熱情的笑顏面對著的是一顆顆迫不及待的心。接下來幾天,

監視設備

,我在環島公路所見,

傢俱訂做

,都是穿著寬鬆瑜伽服、拿著瑜伽墊的曼妙熟女,

台灣玻璃館

,偶爾會有狂野的單車騎士呼嘯而過,除此之外,部落林立的酒吧、咖啡店與藝品店,都是十年前我無法想像的「小清新」風景。藝品店老闆告訴我,有許多遊客專程上青青草原上做瑜伽。或許天空之藍,草地之茵,讓人更覺貼近天地,但我腦中浮現的,卻是那年初登草原,瞧著羊群白白在那綠野之間,還有無數的羊大便。那是在登山途中路經的草原,美景自不在話下,但記憶最深的還是鄉長那一路的叨叨絮絮,談著蘭嶼的危機,說到激憤處還揚言:「要與菲律賓巴丹島一起獨立成為蘭巴共和國。」巴丹島鄰近蘭嶼,文化傳統語言如出一轍,像是雙胞兄弟,但在國際政治的分野,卻屬不同國體,在自己的國家裡,都是邊緣而弱勢的角色。鄉長此言是假憤慨真幽默,眾人未感羞愧反倒對這諧音哈哈大笑。然文化與生態環境總是相互扣合,方成一完整系統。達悟作家夏曼藍波安筆下的文化世界,便不離飛魚與海。「成熟男人的心靈應均衡分享給海(抓魚)陸(栽種根莖植物),生活的體驗才能平衡,才不會落人口舌。」夏曼藍波安的父親時常對他說這句達悟古老俚語。飛魚成為文化意象,美得無法言語,成為食物,也令人垂涎──如果能克服那些魚刺或飛魚乾上的蛆。在達悟家庭作客,常能吃上一盤配上地瓜的飛魚,不免感受得到上天恩賜。我膚淺地以為,達悟美食文化就是如此。一日,一個達悟朋友的父母生日,卻說要送螃蟹給我們,學姊感到不好意思而百般推托,仍盛情難卻,「這是我撿到的,不要客氣。」朋友很快就拎著鍋子來了,活生生的螃蟹在裡頭竄動出聲。「椰子蟹是保育類生物耶,我們能吃嗎?」學姊猶豫,其他人也拿不定主意,只說撿到椰子蟹滿難得的。我不解:「為什麼撿到很難得?」老騎車晃來晃去的我,差點碾過好幾隻螃蟹,因此必須放慢速度或停車,等著他們慢慢爬過。「陸蟹很難挖的。」眾人驚呼。每年飛魚季過後,為了感謝男人捕飛魚的辛苦,女人們會挖陸蟹回報,「你就讓他們走了?」我見當地人把小螃蟹當零嘴嗑,便以為隨處可拾,不料,竟是如此被看重的「食物」,我的「好生之德」竟不合時宜起來。究竟該拿這珍貴的食物怎麼辦?螃蟹已替我們作答。大半夜,牠趁四下無人,從鍋裡掙脫逃跑,隔日我們再不見其蹤影。我有點悵然也有點慶幸,認真想想,果然能撿到螃蟹難,吃到螃蟹也不容易,蘭嶼的蟹如蘭嶼的人,有野性的啊。,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