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碼頭文化 群聚效應大

     30年前,

工具櫃

,如果錯過了珠江三角洲;20年前,

感應卡

,如果錯過了上海浦東;那麼今天,

金屬銘版

,就得好好抓住重慶,

電話會議系統

,過去錯失機會的遺憾,

波麗批覆

,可以一次彌補。
     在重慶站穩進口食品通路霸主地位、市占率高達7成以上的台新商貿公司董事長洪英才表示,台灣食品出口到重慶,應進行品牌化推廣。他指出,重慶的市場較為封閉,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高,在重慶取得第1品牌的產品,市占率都能超過7成。
     洪英才1988年赴大陸發展,最近10年在重慶從事進口食品事業。他表示,面對市場最重要的是耐心,以追求品牌為最終目標,同時,要有中長期的規劃,並致力在2年內完成布局;另外,必須及早確立戰略合作夥伴,並善用合作對象的資源,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洪英才分析,重慶是山城,市場較為封閉,消費者保護主義盛行;同時,重慶有特色鮮明的碼頭文化,且民風耿直,有強烈的本土企業保護主義色彩。他指出,重慶與大陸沿海城市發展差距達10至15年,使得在消費型態上,出現較大的貧富落差。這也意味無論高低檔商品,售價再懸殊,都有消費市場。
     重慶品牌忠誠度高
     因此在重慶,要建立食品品牌並不容易,不過,一旦品牌受到消費者認同,則會感受到重慶人意想不到的品牌忠誠度。他說,以重慶的發展現況及特殊的政治環境,台灣產品稀少,目前是台灣食品進重慶的時機。
     在操作上,洪英才以過來人的經驗指出,台商要重慶發展,單打獨鬥已行不通,應採「抱團式」合作型態,即同業或異業結盟,可達相互呼應支援效果,同時產品應採取區域化授權,將銷售面逐步擴大。
     不過,曼都大陸區國際事業處總經理顧憶華指出,台商不應以台灣角度看大陸市場,如果從市場區分看,整個大陸相當於有6個不同的「國家」,在上海成功的那一套,到重慶就不一定會成功。
     碼頭文化競爭激烈
     最早在大陸經營錄音帶連鎖的重慶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徐聖雄,也在北京、深圳都開過店,但在重慶開了90多家連鎖店,還是被當地黑社會強收保護費。徐聖雄特別點出重慶「抱團」的市場特性:因為地理的分隔、碼頭文化和山寨文化,重慶市場的內鬥特別凶。
     然而,正因為內部競爭的鍛鍊,重慶企業只要能走出重慶,都是橫掃全中國,像和平藥房、有台資背景的婚紗攝影「金夫人」、連鎖足浴店「富橋」、鄉村基、譚木匠等。
     不過,徐聖雄也表示,重慶服務的水準對台商來說,還是小孩,台商只要也抱團,就可以在重慶成功。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