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地區的華人社區臥虎藏龍,
arrier Tape
,人才濟濟,
消防檢測申報
,但我最敬佩的是兩位中央研究院院士黃秉乾和黃周汝吉伉儷(見圖,
DC jack
,本報資料照片),
借址登記
,最近他們完成了一生的回憶錄,
鐵底木箱
,我有幸先讀為快,
今日金價
,閱後益增對他們的景仰。這本回憶錄從他們出生一直寫到現在,
倉儲設備台中
,充分反映了他們所處的時代和過去半個多世紀中國的巨變,極具史料價值,許多往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到令人廢寢忘食。我相信一旦出版後,必定洛陽紙貴,成為暢銷書。黃周兩位院士都出生於大陸,但大學教育則完成於台灣,上世紀50年代中期留學美國,先後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然後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其專業是分子生物學裡的基因工程,他們在這方面的成就幾可問鼎諾貝爾獎,中央研究院的分子生物所就是在他們兩位殫精竭慮下成立的,使台灣在這一尖端科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飲水思源心繫台灣黃秉乾到台灣是相當偶然的,大陸淪陷前他的祖父從海關退休,嚮往南台灣的溫暖氣候,定居於屏東,由於祖孫自幼感情深厚,黃秉乾在暑假前往台灣陪伴祖父母,沒想到大陸的局勢急轉直下,再也回不到上海,因此進入台大就讀,本來學醫,但因教授們用日語授課,使黃感到吃力,遂轉入農藝系,因此成就了和已在農藝系的周汝吉之間日後的美好姻緣。難得的是他們不忘本,飲水思源,時時心繫台灣,除為中研院設立分子生物所外,也在清華大學開拓了生命科學的新天地,儘管他們在美國已有很好的事業,但還是利用暑假講學或教授年休的時間回台主持實現他們的計畫,可說是煞費苦心,而台灣負責科技發展的政務委員李國鼎是周汝吉的世伯,對他倆以所學報國期待殷切,加深了黃周二人情不可卻的使命感。我在華府雖久聞黃周的大名,只是工作與科學無關,和他們並不相識,幸好內子生前供職台北駐美代表處的科學組,主編一《中美加科技簡訊》的刊物,不時向黃周二位院士邀稿,因而結識了他們,蒙他們不棄當做朋友看待,愛屋及烏我亦受惠良多。有一年受邀到他們在巴爾地摩的府上吃螃蟹,親嘗周汝吉院士親手烹製的佳餚,想不到一位國際聞名的大科學家能親操井臼,洗手作羹湯。事實上,她廚藝之精,在海外學人中是名聞遐邇的,如哈佛的王倬教授願意回台襄助分子生物所的創辦,條件是周汝吉為他燒魚湯喝。因作客黃府的機會,得窺黃院士家中的藏書,那真可以汗牛充棟來形容,我不揣冒昧的在全屋走過一遍瀏覽,發現這數千冊書籍不僅限於二位院士的科學專業,而包括了文學、史學、哲學、藝術、音樂等,可見他們閱讀範圍之廣。從他們的回憶錄,也可看出他們人文素養之廣與深,連我喜讀、薩菲爾在《紐約時報》所寫的語言專欄,黃院士也是忠實讀者,還剪貼了一大本轉送給我。我很羨慕他們在家能坐擁書城。像黃秉乾這種冶純科學與社會科學及文史哲於一爐的大知識分子,在西方叫做renaissance man(文藝復興式的人物),我想黃院士是當之無愧的renaissance man。但他絕不是象牙塔裡的學者,他和他的夫人從來不予人清高或自命不凡的感覺,而永遠是那麼平易可親,這和他們良好的家世大有關係,黃秉乾的祖父出身海關,在上海關服務多年,在這十里洋場見多識廣,最高的職務是蘇州稅務司,故黃院士能幼承庭訓,早年就讀上海最好的育才中學(與另一難進的格致中學齊名),打下深厚的基礎。臨危不懼化險如夷周汝吉的父親周一夔是地政專家,早年對台灣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貢獻極大。曾任台灣省立法商學院(現為中興大學) 院長多年,亦替國家訓練了一批奉公守法的行政人員。當然只靠家世並不足以成才,還得刻苦自勵,黽勉以求,黃周二位正是這種典型,始有今日的成就。他們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像在台大就讀時,和黃同寢室的于凱因台大「四六事件」被抓去槍斃,所謂白色恐怖,莫此為甚。幸好黃秉乾沒有被牽連,只是虛驚一場。當伙食主任委員時,也曾遭白吃的流氓學生威脅著要殺他,乘船來美留學駛進夏威夷港後,移民官竟以X光片顯示黃有肺病,不准入境,黃臨危不懼,據理力爭,終於化險如夷,遇難呈祥,成就了一生的大事業,還培養了一雙極為優秀的兒女。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如今他們的人生已近尾聲,仍繼續教學研究,不知老之將至,充分體現古人所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但他們知道天年不永,只能代代相傳,才會生生不息,於是引用舊約傳道書的話,為自己的一生做個總結:「一代過去了,一代又來了,大地長存,旭日仍將升起」(海明威在他的名著《The Sun Also Rises》卷首也引用了這段經文)。是的,後之來者,將踏著他們開拓的學術康莊大道,拆解人體和生命的奧祕,追求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