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USB
,簡稱GBM)是腦瘤中病程惡化速度最快的一種,
響應式網站
,腫瘤浸潤性高,
鋼板防水
,腫瘤細胞一旦「吃」進大腦重要功能區,
清境美食
,盤根錯節,
禮賓車
,手術難以清除乾淨,
歐盟專利申請
,導致癒後較差。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團隊利用獨步全球的術中功能定位監測技術,
專利商標
,過去2年以來,成功替50多位患者清除腫瘤細胞,幫助病患提高存活率。
在台灣,腦部惡性腫瘤盛行率約每10萬人有5人,男略比女多。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近600例原發性惡性腦瘤,神經膠母細胞瘤佔近40%,發現時多已晚期且存活率低,難以治癒。患者隨受壓迫的大腦功能區域不同,可能出現記憶衰退、人格改變、癲癇、肢體無力等不同症狀。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林俊甫說,臨床發現,絕大多數的神經膠母細胞瘤患者確診時,腫瘤多半已超過3公分,活像顆「彈珠」壓腦,癒後普遍不佳,平均存活期僅有一年以內。
林俊甫指出,神經膠母細胞瘤惡性度高,腫瘤新生血管速度快,營養充足之下,腫瘤一口氣就能長大,不但3公分大小的「彈珠」常見,甚至6、7公分以上的驚人「網球」尺寸亦時有所聞,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後在已放射與化學治療協助控制病情。
林俊甫強調,大腦「寸土寸金」,害怕手術造成二度運動、語言等功能損傷,醫師只能盡量拿乾淨而已,盡可能將腫瘤切除,治療效果才好,但復發率仍高;復發後,多數病患需飽受意識不清、昏睡、無力、無力下床等神經功能障礙之困擾,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健保今年5月通過給付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標靶藥物用於治療神經膠母細胞瘤,林俊甫說,此標靶藥物可阻斷腫瘤新生血管,縮小腫瘤體積並延長病患無疾病存活期,此外也有助於消除腦水腫,避免以往須使用大量類固醇,反造成抵抗力低下等副作用,患者可不必長期臥床、能自理生活,保有生活品質。
林俊甫提醒,不少人心生惶恐,轉而求助草藥、針炙等另類療法,其實現有化療副作用已少,加上有血管新生抑制劑可用,遵從醫囑積極治療才是正途。,